最新范文 导航

青木镇中心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编辑:教师范文吧2022-04-15

青木镇中心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本文关键词:诵读,活动方案,镇中,小学,经典

青木镇中心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本文简介:青木镇中心小学关于开展“诵读经典·传承文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方案为使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厚重的国学底蕴,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积极营造“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特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如下。一、经典诵读活动意义中华

青木镇中心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本文内容:

青木镇中心小学

关于开展“诵读经典·传承文明”国学经典

诵读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使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厚重的国学底蕴,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积极营造“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特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经典诵读活动意义

中华五千年文明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等经典名著以及千古传诵的诗词曲赋可视为重要代表。对于学校来说,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是建设书香校园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学校增强文化底蕴,形成和谐进取的工作局面和学校独特的竞争力。对于学生来说,让他们自幼就开始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在诵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传统教育,可以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诵读经典,与好书相伴,我们教育工作者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诵读经典,传承文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知情义、懂感恩、要阳光的恩阳人。

二、经典诵读活动宗旨

1、传承中华文化

通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与书为友,与大师对话,寻根问祖,感受民族文化渊源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中汲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获得古圣先贤的智慧之光,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失,让学生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的教育。

2、陶冶性情品德

与圣贤相伴,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嘉德懿行。在诵读经典中潜移默化,培养仁义敦厚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感恩图报的品质,勇于担当的胸襟。

3、提升语文素养

在诵读熟背中,扩大阅读量,增强语感,感受精华,增加经典储备,扎下语文学习的厚实功底,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4、推进素质教育

诵读经典,培养心灵,汲取营养,启迪心智,使学生在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进一步推进我校素质教育,构建儒雅校园、精神家园、和谐乐园。

三、学段任务

(一)一直二年级:开展国学启蒙教育,以提高学生对国学经典的感受力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祖国优秀文化的兴趣,促使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诵读《三字经》;背诵以绝句、律诗为主,每学年30首(包含课内篇目)。

(二)三至四年级: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国学经典的感染力为重点,提高学生学习领悟祖国优秀文化的能力,培养学生“爱经典、诵经典、忆经典、传经典”的习惯。诵读《弟子规》;背诵以绝句、律诗为主,辅以浅易词、曲,每学年30首(包含课内篇目)。

(三)五至六年级:在学生已诵读、感悟、认知的基础上,深化拓展学生的视野,加强学生的兴趣培养,提高学生的课外搜集经典,诵读名篇,传承文明的能力。诵读《笠翁对韵》;背诵以绝句、律诗为主,辅以浅易词、曲,每学年30首(包含课内篇目)。

四、背诵篇目

各年级背诵篇目见附件。

五、活动措施

(一)诵读时间

1.每天上午第一节课为经典诵读时间。每节语文课前的一两分钟,开展“课前一诵”活动,做到读而常诵之,同时利用每周早读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诵读。

2.各班每月抽出一节语文活动课,将本月所诵读的古诗文全面复习,或在班级内举行诵读表演。

3.在每周的写字课时间,将当周所诵读的古诗词,通过书写加强记忆,每周学校教导处随机抽查。

4.

每天回家复习10分钟,和家长一起读,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在诵读时间上,各班级灵活安排,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经典,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经典诵读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二)诵读措施

1.创造“四条途径”,激发诵读兴趣。

一听,即听广播。各班利用电子白板,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特别是低年级学生通过观赏,倾听,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

二看,即通过国学长廊、黑板报等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经典佳作佳句,在有意、无意之中将经典记住。

三抄,让学生做经典卡、办手抄报、制经典集。

四赛,每学期进行一次经典诵读方面的竞赛,以竞赛促使学生扩大经典的诵读量。通过活动来检测学生诵读方面的效果,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热情。

2.在广泛开展经典诵读的情况下,学校每学期进行“经典诵读先进班”评比活动,使经典诵读活动既保质又保量,进一步促进学生经典诵读活动的蓬勃发展。即按班级、年级、学校逐层举办诵诗会活动,全校师生参加。诵读会分指定内容背诵、接龙赛、擂台赛、抢答、诵读音乐会等多种形式。通过举行这一活动评出优秀选手和优秀班级。对各班在诵读经典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同学给予奖励,鼓励学生不断提高诵读经典的数量和质量;对班级、教师也要进行大张旗鼓的奖励。

3.班主任要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开辟“经典角”,“经典壁”,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背诵的兴趣,争创书香班级。

4.在语文教研组中开展经典诵读专题校本教研活动,研究学生的记忆规律,探讨经典诵读教学的方法,配合学校的“书香校园”建设,让学生先背诵大量的经典,实现“量”的积累,充分汲取经典文化的精华,得到经典文化的浸润,厚积而薄发把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5.借助于家长的帮助,动员家长为孩子课外诵读经典给予支持,让他们结合生活情景,引导学生把记忆中的经典文化还原生活——也就是看到某种景色,或在某个生活细节,引导孩子说出与之相映的经典名句来。这样,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会更注重积累,并会在不知不觉中把所学的经典文化“内化”。

6.总结评比

每学期结束,学校根据各班经典诵读活动开展情况,以个人和班级为单位进行评比,奖励先进。

六、活动要求

(一)名句引领,熟读成诵。小学中高段背诵篇目,以名句提纲挈领,进而把握全篇。小学低年级背诵篇目鼓励熟读成诵,不求甚解。

(二)创新诵读形式。鼓励各校结合本校“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特色项目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充分利用元宵、清明、端午、中秋及世界读书日等特殊节日开展诗会、读书会,采取个人读、小组读、班级读、比赛读、接龙读、表演读多种诵读形式,确保活动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三)教材自选自编。活动没有指定教材,各校根据诵读篇目自行确定教材形式,编制校本教材。在推荐文本和篇目之外,鼓励各校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其他国学经典读本作为诵读补充教材。

(四)加强组织领导。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实施。

(五)严格监督考核。小学低段通过现场抽查背诵的方式考核,其他学段的诵读和背诵篇目将会在半期和期末监测中进行卷面考核。教导处加强统筹协调,每学期开展一次国学经典诵读现场会或评比活动,评比、展示结果纳入目标考核。

恩阳区青木镇中心小学教导处

2014年9月20日

附件:

“诵读经典·传承文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背诵篇目

一、小学阶段

一年级上(15首):

【课内篇目】

王维:画(远看山有色)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课外篇目】

骆宾王:咏鹅(鹅,鹅,鹅)

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

李绅:悯农(锄禾日当午)

张俞:蚕妇(昨日入城市)

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范仲淹: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

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

崔道融:牧竖(牧竖持蓑笠)

白居易:池上(小娃撑小艇)

王冕: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

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

一年级下(15首):

【课内篇目】

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

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

袁枚:所见(牧童骑黄牛)

杨万里: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

【课外篇目】

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

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

无名:惜时(三春花事好)

胡令能: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

李白:秋浦歌(炉火照天地)

孟浩然:送朱大入秦(游人武陵去)

王维:杂诗(君自故乡来)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

李建枢:咏月(昨夜圆非今夜圆)

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

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

二年级上(15首):

【课内篇目】

苏轼: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

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

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

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

【课外篇目】

贾岛:题诗后(两句三年得)

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白居易:遗爱寺(弄日临溪坐)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

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

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

王维:送别(山中相送罢)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酸软齿牙)

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

二年级下(15首):

【课内篇目】

白居易:草(离离原上草)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课外篇目】

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

罗隐:蜂(不论平地与山尖)

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问言与谁餐)

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

王安石: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杜甫:前出塞(挽弓当挽强)

李商隐: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

三年级上(15首):

【课内篇目】

叶绍翁: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李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

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水光潋滟晴方好)

【课外篇目】

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

李峤:风(解落三秋叶)

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

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

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

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

张泌:寄人(别梦依依到谢家)

三年级下(15首):

【课内篇目】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

林杰: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

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

【课外篇目】

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

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朱庆余:宫词(寂寂花时闭院门)

杜荀鹤: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

王驾:社日(鹅湖山下稻粱肥)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

曾几: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

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

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

四年级上(15首):

【课内篇目】

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

陆游: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课外篇目】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

无名氏:杂诗(近寒食雨草萋萋)

张旭: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

韦庄:金陵图(谁为伤心画不成)

刘禹锡:春词(新妆宜面下朱楼)

刘方平: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

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煜:忆江南(多少恨)

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

四年级下(15首):

【课内篇目】

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

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翁卷: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

【课外篇目】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

杜牧:遣怀(落魄江南载酒行)

刘方平:春怨(纱窗日落渐黄昏)

杨万里:夏夜追凉(夜热依然午热同)

温庭筠:送人东游(荒戍落黄叶)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十年离乱后)

孟浩然:留别王维(寂寂竟何待)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

五年级上(15首):

【课内篇目】

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

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课外篇目】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江汉曾为客)

杜甫:天末怀李白(凉风起天末)

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

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

王维:汉江临眺(楚塞三湘接)

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一路经行处)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望君烟水阔)

司空曙:喜见外弟卢纶见宿(静夜四无邻)

卢纶:送李端(故关衰草遍)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

张祜:题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楼)

韩翎: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

五年级下(15首):

【课内篇目】

吕岩

: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

杨万里:舟过仁安(一叶渔船两小童)

杜甫: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

【课外篇目】

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

王维: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

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

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

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

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

卢纶:晚次鄂州(云开远见汉阳城)

韩翃:同题仙游观(仙台下见五城楼)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去年花里逢君别)

钱起:赠阙下裴舍人(二月黄叶飞上天)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

黄巢: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

六年级上(15首):

【课内篇目】

诗经?采薇(节选)(昔我往矣)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

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白朴:天净沙(孤村落日残霞)

【课外篇目】

李白: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积雨空林烟火迟)

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秦韬玉:贫女(蓬门未识绮罗香)

温庭筠:利州南渡(澹然空水对斜晖)

杜牧: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

萧泰来:霜天晓角(千霜万雪)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

六年级下(15首):

【课内篇目】

曹植: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

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

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

郑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

龚自珍:已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

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王观:卜算子(水是眼波横)

【课外篇目】

秦观:点绛唇(醉漾轻舟)

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

二、初中阶段

七年级上:苏轼(13首)韦庄(1首)岳飞(1首)

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

苏轼:永遇乐(明月如霜)

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

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苏轼: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

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轼: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苏轼:望江南(春未老)

苏轼: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七年级下:柳永(8首)

晏几道(7首)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柳永:采莲令(月华收)

柳永:浪淘沙慢(梦觉透窗风一线)

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柳永:凤栖梧(帘下清歌帘外宴)

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晏几道:木兰花(东风又作无情计)

晏几道:清平乐(留人不住)

晏几道: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

晏几道:虞美人(曲阑干外天如水)

八年级上:辛弃疾(11首)秦观(4首)

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辛弃疾: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辛弃疾:贺新郎(绿树听鹈鴂)

辛弃疾:贺新郎(凤尾龙香拨)

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辛弃疾:木兰花慢(老来情味减)

辛弃疾:祝英台近(宝钗分)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辛弃疾:鹧鸪天(枕簟溪堂冷欲秋)

秦观:望海潮(梅英疏淡)

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八年级下:李清照(9首)姜夔(5首)李之仪(1首)

李清照: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

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念奴娇(萧条庭院)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

李清照:点绛唇(寂寞深闺)

姜夔:点绛唇(燕雁无心)

姜夔:鹧鸪天(肥水东流无尽期)

姜夔:踏莎行(燕燕轻盈)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九年级上:周邦彦(9首)贺铸(3首)蒋捷(2首)刘克庄(1首)

周邦彦:瑞龙吟(章台路)

周邦彦:风流子(新绿小池塘)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

周邦彦:满庭芳(风老莺雏)

周邦彦:解语花(风消焰蜡)

周邦彦: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

周邦彦:拜星月慢(夜色催更)

周邦彦:尉迟杯(隋堤路)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贺铸:感皇恩(兰芷满汀洲)

贺铸:石州慢(薄雨收寒)

蒋捷: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

蒋捷:一剪梅(一片春愁待酒浇)

刘克庄:木兰花(年年跃马长安市)

九年级下:欧阳修(8首)晏殊(6首)王安石(1首)

欧阳修: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

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欧阳修:

踏莎行(候馆梅残)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欧阳修: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

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欧阳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时)

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

晏殊:清平乐(金风细细)

晏殊: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

晏殊:木兰花(绿杨芳草长亭路)

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

王安石:千秋岁引(别馆寒砧)

三、高中阶段

高一背诵:《道德经》之《道经》

高一上学期:一章——二十章

高一下学期:二十一章——三十七章

高二背诵:《道德经》之《德经》

高二上学期:三十八章——六十章

高二下学期:六十一章——八十一章

转发.分享

相关最新范文

专栏范文

热点最新范文

触屏版电脑版

© 教师范文吧 bzfanwen.com版权所有